汇智聚力 促进组合结构桥梁发展——组合结构桥梁绿色智能建造技术论坛暨飞龙大桥现场观摩会在广西南宁召开

时间: 2024-03-20 16:49:05 |   作者; Txk运行式环链电动葫芦

2023年9月9-10日,由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桥梁》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组合结构桥梁绿色智能建造技术论坛暨飞龙大桥现场观摩会”在广西南宁召开。 论坛以“组合结构桥梁绿色智能建造e

立即订购
产品描述

  2023年9月9-10日,由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桥梁》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组合结构桥梁绿色智能建造技术论坛暨飞龙大桥现场观摩会”在广西南宁召开。

  论坛以“组合结构桥梁绿色智能建造”为主题,关注并从事组合结构桥梁建设、绿色智能建造研发技术与应用的企业代表及相关专家会聚一堂,为组合结构桥梁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9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覃炳贤主持,他对来自全国各地交通行业的嘉宾和参会代表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陈津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朱其东,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黄学军分别致辞。

  成平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了发展绿色智能建造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交通工程建设行业突破发展瓶颈、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而智能建造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各有关技术之间彼此融合,使设计、制造、施工、管理等环节更加信息化、智能化。

  陈津维分享了近年来,广西在桥梁绿色智能建造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通过广西绿色交通试点项目和智慧交通试点项目,着力打造以绿色交通和智慧交通为重要支撑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朱其东在致辞时表示,全力支持广大科技工作人员开展学术交流、科研活动,推动国家级学会学术交流、科普活动、人才教育培训、科技服务、智库建设等方面的活动落地广西,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新篇章贡献科协力量。

  黄学军也提到:一直以来,坚持把创新桥梁技术、提升桥梁建造水平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先后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多座世界级桥梁的建设任务。下一步,也将推动组合结构桥梁绿色智能建造技术迈上更高台阶,为新时代交通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唐伯明国家内河航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重庆交通大学教授

  陈宜言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特聘大师、首席科学家

  9日上午及10日,会议主旨报告及两个分论坛报告分别举行。报告人分别就组合结构桥梁智能建造技术与装备、组合结构桥梁数字赋能及绿色低碳、信息化技术在桥梁及结构工程建造中的应用、绿色低碳建造关键技术探讨研究、组合结构桥梁建设中新材料、新装备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为国内组合结构桥梁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念与思路。

  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智能建造奠定了技术基础。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建造技术的重点是人工智能技术,核心是机器学习,智能计算技术与工程技术融合。智能建造是在工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复杂建造工作的新型生产方式。

  从工业化建造角度,结合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创新成果,深入分析中小跨度组合梁桥在组合结构技术上的适应性,以及大跨度组合梁桥在梁墩组合、多重组合等组合方式的技术特点与竞争力,并且重点论述了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的技术特点、在大跨度梁桥领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全国工程勘测考察设计大师,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特聘大师、首席科学家

  无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具有自重轻,抗震能力好,装配式施工、造型美观和运维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主跨45~80米的连续梁桥,在大交通量路段架设立交桥或跨路线桥都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场景。该桥型的优点已在主跨78米的福建连江鹅头溪大桥(施工中)和主跨72米的深圳彩田路跨线桥(已竣工)两座桥梁中得到充分体现,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桥型。

  通过飞龙大桥桥型设计的具体方案的比选,阐述飞龙大桥桥型方案的思路来源、桥型设计的具体方案比选,以及要解决限制当前波形钢腹板桥梁向超大跨径方向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从多个角度展示了飞龙大桥的设计理念及实现路径。

  波形钢腹板连续刚构桥相比于传统的混凝土刚构桥,具有自重轻、避免腹板开裂、改善下挠、便于装配式施工等优点,发展迅速。飞龙大桥基于北斗系统的智能浮运系统、智能吊机、数字孪生技术等多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为200m级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绿色、智能、快速建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实现钢管混凝土拱桥整体的精准化、智能化控制提升,借助有限元软件对平陆运河旧州特大桥项目的关键结构可以进行优化设计,运用BIM技术+多种监测措施形成监控体系,实现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的研发及应用,助力拱肋高精度合龙,为后续类似工程项目施工提供参考。

  大跨桥梁结构往往是交通生命线工程的关键节点,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仅会导致自身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整个路网或区域的震后应急救援,导致更大的间接经济损失。为研究大跨桥梁抗震能力评估与试验技术,提升大跨桥梁的抗震能力,通过广西飞龙大桥、港珠澳大桥、巴拿马运河三桥等工程实例,进行大跨桥梁的抗震、减隔震设计与试验研究。

  通过总结近五年我国建造及建成的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了解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建造技术的最新进展,为后续的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设计与施工规范建设提供参考。

  为探究高原寒旱大温差区新型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桥的温度场规律和温差效应,以兰州新区某新型CSW组合箱梁桥为背景,对组合梁温度分布进行了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分析,得出桥梁的温差效应结果,有造成桥面板开裂的风险,可为该地区同类工程温度场分析提供借鉴。

  为持续探索与实施组合结构桥梁绿色施工的创新做法,此次会议还设置了以“波形钢腹板桥梁创新与应用”和“组合结构桥梁绿色智能建造”两个分会场。多位行业学者、专家、从业人员带来了《西北黄河流域特长联大跨径波形钢腹板桥梁设计建造实践与探索》《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技术创新及跨径200米级技术难题》《安徽省钢混组合桥梁技术发展与实践》《主跨280m宽幅部分斜拉桥——培森柳江特大桥绿色快速建造关键技术》等主题报告。分享前瞻观点,解锁组合结构桥梁绿色发展的“创新密码”。

  大会期间,周绪红院士等专家学者深入北投集团直属企业北路集团投资建设、广西路建集团承建的飞龙大桥建设一线,观摩考察建设进展、四新技术应用情况等,探讨推动组合结构桥梁绿色智能建设技术发展。

  之后,与会代表们也一同前往飞龙大桥的建设现场,近距离感受这座跨江大桥的绿色科技魅力。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飞龙大桥的绿色实施工程技术,请关注《桥梁》杂志官方视频号“在现场”栏目。

  10日下午的闭幕式上,《桥梁》杂志社总编杨志刚在总结发言时真诚期盼:以智慧桥梁引领绿色创新发展,将赋予桥梁未来更多的可能。《桥梁》杂志作为促进桥梁科技发展的交流平台,还将继续集聚行业专家智慧,以极富价值创造力的科创思维,为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的绿色发展,奠定智慧的基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印军海空奔袭两千公里解救被海盗劫持货船,印媒竟称“向中国展示谁是印度洋老大”

  14岁男孩买早餐后失联 家属:在千里之外的老家找到他,称自己打网约车回去的

  零食很忙x赵一鸣零食公布最新业绩:营收超200亿 门店7500家 进攻北方市场

  净利600亿!拼多多去年增收90%:盈利不是第一个任务,价格战中持平常心

  技嘉 RX 7900 GRE GAMING OC 魔鹰 16G 显卡评测:4K 游戏流畅跑

  苹果准备在美国推出翻新款 Apple Watch Series 9 和 Ultra 2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