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莉御姐奋起保卫英国操纵的最萌武器竟是它

时间: 2023-08-17 03:41:54 |   作者; 凯发k8最新手机版/产品新闻

  阻塞气球,就是系留在一定空中区域阻止敌机活动的防空气球。其阻拦方式有多种,通常是一根结实的缆绳一头系着一个巨大的气球,另一头固定于地面,当足够多的气球悬浮于空中时,在此空域活动的敌机活动就会受到限制,因为无论是撞上气球本身还是缆绳,都可能会导致机毁人亡。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数个气球连结,拉起一张巨型的阻拦网,据说这样拦截效果更佳。

  阻塞气球首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登场亮相,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英国都有过使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很多国家接着使用。之后直至20世纪50年代,英美等国还维持着阻塞气球的部队和装备,用于研究在喷气机时代下的运用。

  本文主要介绍英国阻塞气球的应用,该国在使用规模和取得战果方面都取得了最大成绩,其他几个国家的只顺带一提。

  1783年11月,法国的孟格菲兄弟用热气球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实验;同年12月,法国的罗伯特兄弟用氢气球也完成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实验,两次气球载人实验的成功引起了整个欧洲对气球的关注。19世纪初,欧洲开始摸索气球在军事上的应用,不久后就出现了利用氢气球进行远程侦察,以及用来进行火炮的弹着观测,提高炮击精确度的技术,列强各国纷纷成立观测气球队。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同样很快也被应用于军事方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气球与飞机均投入到了实战中。飞机的技术发展尤为迅速,开战后不久就开始对城市进行轰炸。而在当时,还没什么有效的城市防空武器,高射炮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国家就利用建筑物和风筝,在空中张起阻拦网或阻拦索来妨碍敌机的入侵,不过由于高度和稳定能力不足,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随着战争的激化,大型飞机开始夜袭城市,特别在英德两国,空袭带来的损害尤为严重。有史以来,矛和盾的发展都是齐头并进的,地面和城市不可能永远挨打。于是,这些国家就开始将早已普遍的使用的观测气球和阻拦网(或阻拦索)组合起来,可以在较高的空中阻碍敌机入侵的阻塞气球就此诞生。

  究竟是哪个国家第一个将阻塞气球投入实战的,至今未有一个确切的记录。据说德国早在1914-1915年冬就开始尝试布设阻塞气球。意大利则在一战的很早期就开始在威尼斯使用阻塞气球。1917年7月23日,奥匈帝国空军在空袭一个意大利阵地时,有4架飞机因为撞上了意军设置的阻塞气球拦索而损失,据说这是第一个阻塞气球的战绩记录。1917年下半年,德国也在其西部工业地带配置了阻塞气球,1918年1月,英军第100中队的一架侦察机就挂上了阻塞气球的固定缆绳,两名飞行员被俘。英国开始使用阻塞气球是根据从意大利学到的经验,1917年9月15日由当时负责伦敦地区防空指挥的阿什莫尔少将开始指定计划,1918年初第一批阻塞气球开始在伦敦上空出现。在此之后,法国首都巴黎也开始效仿英国,积极使用阻塞气球。

  一战时,英国通常在3个阻塞气球之间用铁丝相互连结,拉起一张高3000米,宽幅达450米的阻拦网,拦截在此高度以下入侵的敌机。光是在伦敦周边,就有10张这样的阻拦网,其效果很显著,极大妨碍了德军飞机的轰炸行动。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伦敦地区上空的阻塞气球,能看到3个阻塞气球用铁丝连结拉起一张空中阻拦网,据说这种阻拦网的拦截效果还相当不错。

  ■ 1918年1月在意大利布林迪西,一排阻塞气球正准备升空,以保护此地机场的机库。

  由于在一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因此英国在一战结束后仍然很重视阻塞气球,使之成为防空体系的一环。鉴于一战时挪用的观测气球体积过大,在运用上有不少问题,英国皇家空军还在1935年研发出了体积较小且容易操作的专用阻塞气球,以备随时爆发的战争。

  1936年,英国国防委员会首先批准了一个设立450个阻塞气球用于伦敦防空的计划。1937年1月9日,第1气球训练队在皇家空军卡丁顿基地建立。1937年3月17日,皇家空军第30阻塞气球大队建立。1938年11月1日,该大队被升级为气球司令部(Balloon Command),首任指挥官为空军少将欧文?图多尔?博伊德。到1939年,气球司令部麾下已拥有了5个大队,分别负责伦敦地区(第30大队)、伯明翰地区(第31大队)、拉姆西地区(第32大队)、谢菲尔德地区(第33大队)和爱丁堡地区(第34大队)。在这些大队下,又分辖多个气球中心,每个气球中心又由多个气球中队组成。最高峰时,气球司令部麾下有33000人。

  在本土防空战中,英国上空的阻塞气球数量最高峰时达到了2986个(其中伦敦地区上空就有1700多个),到了战争末期仍有2000个左右。而对于二战末期德军投入的V1巡航导弹的拦截,阻塞气球也功不可没,它们拦下了231枚V1飞弹。阻塞气球主要设置在英国南部地区,以堵塞德军轰炸机的前进路线。另外在一些难以配置高射炮的港湾和河口也设置了阻塞气球,它们有些设置在重要据点的外围陆地上,有些则系于专用的阻塞气球船或驳船上,以填补高射炮射击范围的盲点,也能够有效妨碍德军飞机敷设水雷。

  ■ 上三图是1938年1月22日出版的《伦敦图片新闻》杂志中刊登的一篇文章插图,它们描绘的是一个英国皇家空军准将提出的“伦敦空中雷区”概念,简单来说就是在伦敦地区布满阻塞气球,每个气球的间隔为100码(约91米),据其估算翼展为70英尺(约21米)的轰炸机在穿越的时候会有1/4的几率撞上系留索,然后其中有50%会受损,坠落或飞走。

  ■ 1938年1月22日出版的《伦敦图片新闻》封面,这幅“伦敦空中雷区”方案想象图也非常令人震撼。

  ■ 1938年10月8日,伦敦市民在观看一战结束之后首批阻塞气球升空。第二年二战的爆发证明,英国人在这一块的提前准备是相当有效的。

  ■ 战争后期为了拦截V-1飞弹而设置在英国南部地区上空的阻塞气球群,可见数量非常之多。

  ■ 一艘驳船正拖着一个阻塞气球准备出港,在港口附近海域将其升空,以设置阻塞气球网络保护港口的安全,防止敌机布设水雷。

  根据统计,在不列颠空战中挂上阻塞气球缆绳的德军飞机有102架,其中的66架最终坠毁或迫降,放弃投弹或改变轰炸目标的德机数量就难以推测了。同样,为了避开阻塞气球,而接近了高射炮阵地被击落,或提升了飞行高度的德机数量也不少。

  无论如何,阻塞气球对于飞到英国上空的德国空军来说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麻烦。为了破坏阻塞气球,德军专门安排一些战斗机对阻塞气球发起攻击。1940年8月底,德国空军就对设置在多佛海峡地区的阻塞气球发起了一次专门的攻击,摧毁了40个气球,但自身也损失了6架飞机。结果随后几天,英国人又将34个新气球升空。

  另外,德军还在一些轰炸机的前方装上巨大的缆绳剪,例如He 111H-8、Ju 88A-6和Do 17M,就是专门配备了缆绳剪的轰炸机型号,能够在阻塞气球的降落伞起作用之前切离气球。但是,加装的这些缆绳剪重量过大,对气动性造成了恶劣影响,恶化了飞行性能,每次出击都有大半被击落,所以很快就不再使用了,已经加装的也被拆下。

  ■ 不列颠空战期间在肯特郡上空,一个英国阻塞气球刚刚被一架德军的Bf 109战斗机击落。

  随着战争长期化,年富力强的男丁大多要进入更合适的一线部队服役,为此,英国皇家空军于1941年4月开始从女子辅助部队中培训女性气球操作员,积极弥补男丁的不足。而由于男女体质不同,平均10个男性气球操作员要用14个女性气球操作员来替换。到1942年12月,气球司令部中已经有10000名男兵被15700名女兵所替换。而到二战末期时,在气球司令部麾下操作阻塞气球的约半数人员都是妇女,在气球中心还出现了女性军官,很多气球操作组清一色全是女性。

  英国本土防空战暂告一段落之后,地中海战区的战斗转为激化,因此一部分英军阻塞气球部队又从本土调到了北非进行增援。盟军开始反击之时,英军的阻塞气球部队与美军的阻塞气球营密切配合,共同负责主要港湾的防空,此外也参加登陆作战。在登陆作战时,阻塞气球对海岸的防空极为有效,比如在诺曼底登陆时,盟军就放出了大量阻塞气球在滩头上空,保护登陆船队、人工港和刚刚登陆的地面部队不受敌机的空袭侵害。

  ■ 二战时期英国空军辅助部队的一张士兵招募海报上,将阻塞气球比喻为“空中堡垒”。

  ■ 在卡丁顿基地机库内整齐列队的英军阻塞气球部队女性成员,她们来自战时征召的皇家空军女子辅助部队。

  ■ 横渡英吉利海峡前往诺曼底途中的步兵登陆艇编队,它们每艘都拖着一个阻塞气球,从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阻塞网络,以抵御德军飞机的俯冲轰炸或低空扫射。

  专用的阻塞气球有几个种类,如低空用和高空用,此外,英国海军和空军所用的气球也不同,英国和美国的阻塞气球大小和形状也各不相同。

  英国在二战中使用过的阻塞气球有多种型号,其中最活跃的是英国皇家空军于1935年开发的低空四型(Low Zone Mk IV)系留气球,它长约19.5米,含垂尾在内的高度约9.4米,主体最大直径约6.4米,重量约272公斤,最大升空高度为5000英尺(约1500米)。主要材料是防水的埃及棉,为了控制由于反射太阳光产生的气体气温变化,气球的表面还涂了铝粉,但是因为这一点导致气球容易遭到雷击。最高记录是,设置在多佛海峡地区的阻塞气球一天之内就有50个被闪电击落。更奇怪的是,阻塞气球在夜间容易吸引虫子,这些虫子又吸引鸟类来啄食,常常将外皮啄伤,严重的时候能将外皮啄出破孔。

  一个低空四型系留气球的价格为500英磅,飘浮所需要的氢气约542立方米(需要氢气瓶30个,总费用50英磅)。当时的一辆大众型汽车奥斯汀8的新车价格为128~148英磅,一辆最新式的“喷火”战斗机为12604英磅,相比之下,阻塞气球的价格相当便宜。

  阻塞气球充入氢气后就得以升空,在操作时严禁烟火,操作人员一定穿上防止产生静电的胶底鞋和橡胶长靴。操作时通常要多人共同完成,但在紧急状况下也可以两人操作。

  英式阻塞气球在固定缆绳的两端装有炸药和降落伞,一旦有飞机碰上,搅动的缆绳就会引爆炸药将缆绳切断,同时设在气球主体侧面外皮上的气孔就会自动打开,球内的氢气就一点点的排出去,慢慢的向地面下降。挂上敌机的缆绳两端的降落伞这时会打开,降落伞除了能够妨碍敌机飞行,还能够在缆绳受到其他问题造成的加压情况下防止气球全损,使之安全落下。

  在每次使用阻塞气球时,都会用到收放系留缆绳的卷扬机,为此,英国皇家空军在1939年还用福得森?苏塞克斯公司所产的6轮卡车专门改造成了气球卷扬运输车。此车搭载了一台卷扬机及其专用的汽油发动机,后面还拖着一辆用来装氢气瓶的拖车。一辆卡车就可以单独自如的完成气球的移动、升空和回收操作。

  另外,为了阻止从港湾、河流入侵的敌机,英军还会利用小型舰艇、驳船等系上阻塞气球,英国皇家海军还保有与空军气球卷扬运输车相同机能的阻塞气球支援船。

  ■ 阻塞气球升空操作示意图(点开可看大图)。充入氢气之后,在缆绳的一端以沙袋固定在地上,阻塞气球浮升之际将其头部迎着逆风方向,然后切断头部与尾部的缆绳。

  ■ 在位于卡丁顿的第1气球训练队,教官正在借助模型来为气球操作人员讲解气球释放的程序。

  ■ 保存在皇家空军博物馆里的一辆福得森?苏塞克斯E917T型气球卷扬运输车实物。

  ■ E917T型气球卷扬运输车后部外观,卷扬机操作室被一个铁丝网罩罩起来,以免操作人员被缆绳刮伤。

  ■ 在利物浦准备升空的一个LZ Mk IV型气球,卷扬车在慢慢释放缆绳,栅栏这边就是装载氢气瓶的拖车。

  ■ 1940年英国发行的一套玩具,以全套阻塞气球为主题,包括一辆气球卷扬车、一个可充气的气球和一辆氢气瓶运输车。

  ■ 1944年英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儿童漫画书,讲述了一个名叫“嘭嘭”(Boo-Boo)的阻塞气球及其家族英勇保卫英国天空的故事。

  二战中,除了英国之外,美国也算是一个比较大规模使用阻塞气球的国家,尽管其他几个国家也使用阻塞气球,但使用规模都不大。

  美国在参战后不久,也在其西海岸的许多城市、工厂和港口上空布置了阻塞气球,以防日军飞机的低空空袭。到1942年月,在加利福尼亚、俄勒冈和华盛顿州的上空约有430个阻塞气球。另外,巴拿马运河也是美军设置阻塞气球的一个要点。而同时,一些美国陆军的气球部队也被送往海外参战,例如1943年底,几个气球连就被部署到了地中海战区,他们都为北非战线和后来意大利战线上的港口防空作出了卓越贡献。

  1944年6月的诺曼底战役中,美国陆军投入了第320阻塞气球营,这支部队全部由黑人组成,共有620人,分为4个连。6月6日当天,第320营营部和A连被配属于第1步兵师在奥马哈海滩登陆,C连被配属于第4步兵师在犹他海滩登陆。其余部队在随后三天陆续登陆。1944年7月,A连被调动至瑟堡,其余三个连一直留在奥马哈和犹他海滩继续保护登陆场,直到1944年10月初。之后,全营登船返回英国,从登陆起,该营在法国一共待了140天。

  除了陆军之外,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建立了自己的阻塞气球部队,从1941年10月开始到战争结束,总计建立了6个阻塞气球中队。其中4个中队被配属第1两栖军,作为军直属部队支援登陆作战。

  在苏联,德军的战略轰炸并不活跃,而且战线变动大,阻塞气球的使用有不少困难,但是在关键城市的空防体系中,比如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等城市,苏军仍动用了阻塞气球。

  而轴心国方面,尽管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德国就一直遭到盟军的战略轰炸,但它并没有像英国那样大规模使用阻塞气球,因为盟军的重型轰炸机主要在超高空进行轰炸,阻塞气球升不到那么高。尽管如此,德国空军还是组建了25个名为“空中阻塞营”(Luftsperr-Abteilungen)的阻塞气球部队,配属于不同的高炮师当中,驻扎在主要城市、工业区、港口或关键战略地点,对付盟军从低空攻击的双发轰炸机和战术攻击机空袭。1944年起,盟军航空力量加大了对德国目标的低空打击力度之后,这些阻塞气球的作用更显重要。

  ■ 诺曼底海滩上的美国陆军第320阻塞气球营士兵在释放阻塞气球,这种气球较小,只需3-4人就可以操作升空。

  ■ 1941年11月在莫斯科市内的街道上,苏军正在为阻塞气球升空做准备。

  ■ 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拍摄的莫斯科上空的阻塞气球,下面就是克里姆林宫和红场。

  ■ 这是德国多特蒙德以东45公里处的默讷水库大坝,它在1943年5月16-17日夜被英国皇家空军的兰开斯特轰炸机用弹跳炸弹炸开了一个77米宽的口子,导致的洪水淹死了下游的1579人。此照摄于大坝溃口之后,可见大坝周围有几个德军设置的阻塞气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阻塞气球的运用和研究仍在持续。而英国皇家空军气球司令部早在战争结束之前几个月的1945年2月5日就正式解散了,不过部分气球和装备仍保管在仓库里。美国在战后对阻塞气球的运用展开了相对积极的研究,有些专家主张利用阻塞气球的防空效果,作为防空火器和导弹的补充,迎击从低空高速侵入的喷气飞机。

  但最后,无论美国还是英国,二战之后都没有再使用阻塞气球作为防空武器,仅停留于纸上的研究。大多留存的阻塞气球仅被用于观测或作为系留气球用于训练和实验。在直升机的性能提升之前,阻塞气球也常常作为空中起重机的代用物,在核实验盛行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英、美、法国也用阻塞气球代替核实验的设置塔悬吊核弹进行核实验。

  冷战以后,世界进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尽管地区冲突不断,但各国暂时不用再考虑城市遭到大规模空袭,阻塞气球也因此成了彻底被忘却的兵器。如果要说阻塞气球仍还能够复活的话,可能只有用来阻拦无人机了。或许不远的将来,在一些演唱会或大规模商业设施的上空,兼用于广告气球的阻塞气球会张起大网,将那些横行无忌的无人机阻隔在外。

  ■ 1945年2月5日在米德尔塞克斯郡斯坦莫尔举行的皇家空军气球司令部解散仪式。

  ■ 1967年6月5日,法国在南太平洋的穆鲁罗阿环礁进行了一次大气层核实验。这次核实验所使用的核弹与当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的核弹大致相同。图片拍下了由阻塞气球悬吊的核弹爆炸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