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年青海向中央报告:老邱已上轿周总理亲令一级专列五米一哨兵

时间: 2023-12-27 02:10:32 |   作者; 凯发k8娱乐唯一官网/新闻

  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上空一朵巨大蘑菇云腾空而起,人类第一次见识到了核武器的恐怖威力。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打破超级大国的核讹诈,我国在经济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研制“两弹一星”。

  1964年9月随着我们国家第一颗在青海基地完成最后组装,周总理得到报告“老邱已上轿”,标志着的转运工作正式开始。

  回顾那段艰苦而又光荣的岁月,我们更认识到当时研制两弹一星的高瞻远瞩,科研工作者的奉献是多么令人感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使中国人民终于看到了结束战乱、迎来和平建设的曙光,但是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再次让我国面临安全危机。美国不但在朝鲜战场投入了空前优势的常规兵力,而且其多次扬言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后来解密的资料显示,美国陆军甚至将仅有的12门可发射核弹的大口径火炮中的三门布署到了韩国,并在板门店谈判期间随时做好了战斗准备。虽然最后迫于国内外压力美国未敢实际使用,但中国领导人也感受到了核武器的巨大压力。

  幸好1950年底,中国已经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条约》。苏联也在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大规模援助中国的工业化建设,也就是著名的156项目。而在仿制生产常规武器的同时,我国也开始尝试在苏联帮助下研制国防尖端武器。

  恰好在1950年后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大批留学生回国,带回了在欧美国家学习到的先进物理学知识[1]。

  1956年周恩来、陈毅、李富春、主持制订了《1956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真正开始了研制核弹,导弹和卫星的国防尖端项目,也就是著名的“两弹一星工程”。

  由苏联协助建设的化工厂、冶炼厂等基础工业项目,和帮助建设的大量的专科学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是我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研制两弹一星的一关键因素。

  可正是在50年代末随着苏联赫鲁晓夫当局大国沙文主义日益严重,中国和苏联关系慢慢的出现裂痕。以至于在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签订的所有协定。

  中国不但得不到样品和有关技术资料,而且在华的所有苏联专家都被要求带着全部资料撤走。

  50年代美国对中国进行核讹诈,到了60年代苏联又干扰了中国的核武器项目。苏联专家走后“两弹一星”到底还能不能研制出来,一时间许多人心里都没有了底。

  关键时刻毛主席在中央全会上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号召大家再难也要把“两弹一星”搞出来。外交部长陈毅元帅甚至发话,就是把裤子当了也要把搞出来。

  之后邓稼先为代表的核物理学家和大量的助手经过不眠不休的工作终于独立突破了相关理论,从而为我国制造第一颗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

  然而大家都清楚在图纸上算出来是一回事,真正制造出来实物又是另外一回事。早在“两弹一星工程”项目启动不久,我国的一大批曾经战功赫赫的官兵突然人间蒸发。

  几十年后大家才明白他们响应国家号召来到了大西北,为我们国家生产核武器建设最基本的工厂和试验场。

  1958年开始我国专家为给的试验找到比较合适地方做出了巨大努力,终于确定罗布泊各种条件均能满足试验百万吨级核武器的需要。之后罗布泊划为军事禁区,一直到了我国结束核试验后才对外开放。

  要说罗布泊因为神秘的西域历史,和在卫星地图上的大耳朵图形被许多国内外人士所熟知;那么生产核武器的基地,青海金银滩到今天仍然带有很强的神秘色彩。

  所谓的金银滩基地就是位于今天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原子城,其正式名称为221基地或221厂[2]。整个基地所在地是一片不小的盆地,总面积为1170平方公里。

  为了保密山顶上部署有高炮师,南边的青海湖边甚至有地空导弹时刻警戒。221基地共建设有18个厂区,其中14个是试验生产区,4个是生活区。

  在上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一片非常荒凉的高原草地,完全是工人们住着帐篷一点点建起来的。

  生产核武器既要求绝对保密,又要满足一系列苛刻的地质和环境要求。曾经在金银滩基地工作过的人员回忆当地虽然海拔不如西藏,但含氧量只有平原的三分之二,许多人刚到那里一度呼吸困难。

  由于气压低水烧到82度就会沸腾,用常规的炉灶根本做不熟饭菜。而且当地物产匮乏,用火车从西宁运来的蔬果也保存不了多长时间,大家改善伙食只能吃罐头。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广大科学家、工人和士兵们都忘我地投入到为新中国研制第一颗的组件上。从解密的资料来看,我国第一颗基本结构与美国扔到长崎的那颗“胖子”相同。

  在该原子的中心位置是一个产生中子的放射源,周围叠加上高浓度的铀235金属块和。每块都会插一根雷管,所有的雷管再用导线连接到总爆破装置上。而在生产这些原件时,最困难的莫过于对金属铀块的加工。

  这种极重的金属元素有着极其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金属工艺流程中随时都有自燃的可能。所以工人在冒着遭受核辐射的风险,在强冷却的条件下进行作业。

  尽管工作条件十分艰苦,但是每个科研人员都像雕刻一件艺术品一样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

  1964年1月高浓铀235提炼成功,5月1日终于加工出了合格的部件。6月6日进行了全尺寸爆轰模拟出中子试验,也被称为冷实验。

  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们国家取得了工程实践上的成功。张爱萍将军还在现场赋诗一首,最后两句是:“修道炼丹沥肝胆,应时而出惊世闻”。

  到了1964年7月份经过科学家和工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颗各个部件到了最后总装阶段。

  然而从金银滩到罗布泊直线距离已达到上千公里,而事实上火车需要走过的路程要在2000公里左右。在当年8月份开始金银滩基地有关人员,就开始为我国第一颗的转移做准备。

  早在我国理论阶段,为了保密提前准备了保密代号。总参作战部参谋兼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的李旭阁,与二机部办公厅主任张汉周,二机部部长刘杰的秘书李鹰翔,国防科委的高建民处长共同编制了暗语。

  因为首次核试验的是圆形,就被取名为“邱小姐”。将装的平台叫“梳妆台”,连接电缆的工作叫“梳辫子”。

  装配为“穿衣”,装配车间密码为“住下房”;吊到塔架上的工作平台为“住上房”,气象的密码为“血压”,起爆时间为“零时”。

  1964年9月26日是金银滩基地极其难忘的一天,完成最后组装和测试的第一颗进入了转运阶段。为了确认和保证万无一失,我国第一颗是分两部分分开运输的。

  其最关键的部件也是带有放射性的金属铀块和中子源由专车运往青海西宁机场,再由一架经过严格改装的伊尔-14型飞机空运到罗布泊基地。

  而尺寸庞大的整体部分,只能用铁路将其运输到罗布泊。整个路线大致是金银滩到西宁然后转道兰州,再沿兰新铁路到达乌鲁木齐。

  1964年9月26日下午14点24分各部件胜利西北角的上星站完成装车,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吴际霖亲自带队押车。

  在专车即将启动之时,在北京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总理接到了秘书拿来的紧急电报:老邱已上车。

  事实上我国研制第一颗是处在极端保密的状态,连周总理身边的人在爆炸前都不知情。当周总理看到这份电报时,内心满了激动和喜悦。但考虑到的危险转运的困难,早就给金银滩基地下了严格的指令。

  根据周总理亲自的指令运送的列车称为一号专列,安保规格完全按毛主席专列要求。为减少停靠站数,一号专列的蒸汽机车加装了近100吨的煤炭。每一块煤都经过工人用手挑选,绝不允许其中有混进来的爆炸物。

  从金银摊到西宁的铁路线周边一片荒凉,但是在一号专车上所有人都亲眼看见铁路沿线,每隔五米就有一名荷枪实弹的战士。

  他们不惧狂风,忍受着晚上高原夜间的寒冷;如一个个雕像般纹丝不动,守卫着我国第一颗的绝对安全。

  从西宁到乌鲁木齐铁路线多公里,所过之处的所有高压线都要临时停电,避免产生电火花引起任何事故。每次在车站停车时地方部队和公安民警将火车站完全围起来,绝不给任何敌特分子以破坏机会。

  同一时期空军也尽了最大可能阻止任何敌机窜入我国领空进行侦察活动,实现了爆炸的突然性。

  在一系列严密的护卫下,10月2日运送我国第一颗的一号专利终于顺利抵达了乌鲁木齐火车站。木鲁木齐机场早就准备好了一架伊尔-12型客机,迅速将其运到了罗布泊试验场附近的开屏,再由直升机把其送到了701铁塔下。

  之后在铁塔的半地下装配车间里进行了最后的总装,而后由卷扬机吊至701铁塔上。现在已经到了他最后的归属地,就等待化身为一朵蘑菇云的那一时刻。

  顺利运达,并不代表可以马上进行爆炸。因为核试验不同于向敌方目标投掷核武器,只要爆炸将目标摧毁就可以。

  为了准确掌握我国核武器的研发水平,我国必须准确测出核爆后的放射性物质浓度;这就对爆炸当天的天气条件有极其严格的要求。

  核试验基地气象预报员朱品德准确预测出了14日晚上起大风但15日下午减小,因此16号成为试验的绝佳日期。

  经过中央批准将我国第一颗的爆炸时间设定在10月16日下午15时,在16日6时30分开始给插接雷管。

  到了16日中午的一切工作都已就绪,尽管炊事员给大家拿来了香喷喷的包子做午餐;但每个人吃完之后都完全不记得什么滋味,之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提前进入了自己的隐蔽所。

  随着16日北京时间下午2点59分40秒主操作员韩云梯按下电钮,罗布泊上空突然被白光所笼罩。一声巨响之后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变成全球上第五个掌握的国家。

  当时现场的工作人员不顾升起的蘑菇云可能会产生的核辐射,兴奋不已的聚在一起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

  轰炸的消息传到北京,当晚周恩来总理在接见《东方红》演职人员时一改往日的保密态度,兴奋不已的对在场的代表说:“对大家说一个好消息,我国第一颗已经爆炸成功!”

  当晚10点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中国政府同时发表相关声明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一个时间里、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3]。

  世界各国媒体纷纷报导此消息,和中国尚未建交的日本听闻此事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甚至大肆指责中国进行核试验,并要求美国尽量提供核保护。台湾当局听闻此事一面延续了对的无端攻击,一面又巴不得分享核武技术。

  这个消息在欧洲国家中也引起了极大震动,时任法国总理庞比杜说:“中国第一颗的爆炸,改变了世界形势和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可以说第一颗是中国的争气弹,中国人从这一天彻底站了起来;也正是有了,中国才有了后来的国际地位。

  直到今天我们享受着太平幸福的生活,绝不能忘记那些为“两弹一星”奉献终身的功臣们。

  [1] 柏万良著. 创造奇迹的人们 中国“两弹一星”元勋[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1.05.

  [2] 除了404,当年为研制两弹隐姓埋名的核工业基地还有哪些?.澎湃新闻.2016-11-16

  [3] 中国党史学会编.中国历史系列辞典.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